摄影必备技能:如何掌握景深?
出色的摄影作品都不是随随便便拍得出来的,它们代表了拍摄者具备的摄影技巧和造型艺术能力。毫无疑问地,如果想拍出卓越的摄影图像,就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知识,同时运用自己的艺术眼光进行创作。在许多摄影技巧中,景深非常重要,因为它直接影响视觉传达效果。
景深
根据镜头成像原理,当镜头对被摄体进行精准聚焦时,镜头只会呈现出被摄体的一个平面是清晰聚焦的,而在这个平面的前后,会存在一定程度上清晰的范围,这个范围被称为“景深”。如果在前景范围内能够形成清晰的影像,则称其具有浅景深;而如果在后景范围内仍然能够形成清晰的影像,则称其具有大景深。景深前界和景深后界指的是前后景深的边缘距离镜头的距离。
摄影现场中,被拍摄的画面由无数个点组成。当镜头聚焦在对焦平面上的点时,可以呈现出清晰的图像,而对焦平面之外的点则会变成模糊的圆圈。因为景深范围外的景物在照片上呈现的模糊圆圈太过明显,所以它们看起来不太清晰。这也是同一个画面中出现虚实效果的原因之一。
控制景深大小
在摄影创作中,为了落实摄影主题,需要控制景深的大小。影响摄影效果的因素包括人眼的角度、照相机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,而这些因素都需要被摄图像的各个元素精心配合。如果被摄画面背景上的景物杂乱无章,就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,此时需要采取缩小景深的方式,使被摄主体更加突出。相反地,如果想让画面上远近景物都清晰可见,就需要拓宽景深的范围。
影像景深大小的因素
景深的大小受到光圈大小、镜头焦距和物体拍摄距离的影响,摄影师可结合实际拍摄情况和设备选择进行景深的控制。
1、光圈大小。光圈对景深的影像尤为明显。光圈越小,景深越大;光圈越大,景深越小。
2、镜头焦距。镜头的焦距越短,景深越大;焦距越长,景深越小。
3、物体的拍摄距离。显而易见,物体的拍摄距离越远,景深越大;物体的拍摄距离越近,景深越小。
在摄影创作实践中,摄影师会按照画面主题进行构图设计。如果想要获得浅景深的效果,可以使用大光圈、长焦距镜头并且贴近被摄物进行拍摄;相反,如果想要获得大景深,就需要使用小光圈、短焦距镜头并且拉远拍摄距离来完成。